您的位置: 首页 > 滚动 > > 内容页

中老铁路上的“5G速度”

时间:2022-12-05 09:39:06 来源:中国网

“梅西主罚点球轻松命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西亚绿鹰强硬扳平比分!”

“萨利姆精彩兜射远角破门反超比分!”

2022年11月22日傍晚,在昆明开往西双版纳的动车上,资深球迷李韬正全神贯注地看着手机,窗外闪过一座座隧道,黑暗和光明不断交替,车窗玻璃上倒映出手机上世界杯阿根廷对阵沙特的现场直播画面。

在铁路上看直播不掉线很难,中老铁路更是如此。中老铁路玉磨段全程500多公里,共有隧道93座,桥梁136座,桥隧比高达87.3%,被称为一条“不是穿行在洞中,就是穿行在空中”的铁路,实现手机通信网络覆盖难度较大。

对此,中老铁路隧道采用场坪天线加双漏缆的覆盖方式。隧道外,每500米建设一座通信基站,有效保障了5G网络连续覆盖,在高速运行的动车上,下载速率高达860Mbps,让旅客可以一路“畅刷”不停。

高标定位 将问题消灭在开通前

说起中老铁路最长隧道——安定隧道5G通信网络顺利建成开通的那个夜晚,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公司昆明通信段普洱通信车间主任顾兆祥至今都难以平复激动的心情。他总要重复一句话:“那可是在17.5公里长的隧道里啊!”

2020年7月,为保障中老铁路通信网络建设质量和进度,昆明通信段抽调了32名技术骨干全程配合施工,顾兆祥就是其中一位,从公网建设初期就参与进来。

这天上午,他们要对区间光缆特性进行测试、检查轨旁设备安全,临近中午时分,火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地表温度近40度,顶着烈日,他们坚持完成了12公里的检查、测试。

吃完午饭,顾兆祥又来到普洱站通信机房,“光纤盒内预留光纤弯曲半径太小、会影响信号传输质量,再调整大一点……漏缆跳线连接处防水密封处有缝隙……”他指着机房施工现场的问题隐患,“毫不留情”地对施工单位人员说道。

一年半的时间里,他们的足迹踏遍了每一个机房、每一条隧道、每一米线路,高标准完成了中老铁路玉磨段508公里通信线路、322处通信机房、103座通信铁塔的施工建设配合工作。

2021年12月3日,这群年轻人迎来了中老铁路全线通车运营。

直面考验 让隧道里的网络“无死角”

“大家注意观察,隧道壁漏缆卡具松脱可不好发现,一定要擦亮眼睛……”2022年2月15日,正值元宵节,中老铁路安定隧道内热气腾腾,顾兆祥扯着嗓子,高声提醒工友们作业注意事项。

长大隧道全靠挂在隧道壁上的“漏缆”来发射和接收信号,列车经过隧道时会形成强大气流,有可能导致漏缆松动脱落,影响隧道内正常通信,甚至会吹上道危及列车运行安全,为此,春运期间车间加大了设备巡视力度,确保及时发现并消除一切安全隐患。

普洱通信车间负责中老铁路玉磨段294公里线路的通信专网、公网设备维护管理,36岁的顾兆祥因技术业务过硬、管理能力出众成为车间首任主任,但他每天仍穿着作业服,带领职工们外出巡检设备、处理设备故障。

中老铁路首个春运前夕,网管监测发现K268至K289区间两条长途光缆有集中的大衰耗点,经验丰富的顾兆祥判断该处衰耗可能是水害造成地质下沉引发的光缆损伤,他带领大家反复比对、测试,终于查明衰耗点所在位置并立即处理,消除了这个安全隐患。

“车间职工大部分都比较年轻,现场维护经验还不足,但是中老铁路的首个春运不能有一点闪失。”顾兆祥一边观察着漏缆一边说道。

“停下!”忽然顾兆祥朝大家呼喊,借着头灯的光亮,大家看清了有一处漏缆接头松动下垂。“我和刘东涛留在这里更换漏缆卡具,其余人到直放站检测漏缆数据,看看是否已经造成影响。”

说罢,刘东涛麻利地将漏缆扶正,紧固接头后,打孔、拆除旧卡具、换上新卡具,动作娴熟一气呵成,再使用对讲机联络前方直放站人员确认漏缆测试数据……

列车通过安定隧道仅需6分钟,但他们每次要在隧道内连续作业6小时。

风雨无阻 时刻保持5G信号“飞起来”

“峨山至化念区间K124 080出现移动5G小区干扰故障,请尽快前往处理。”2022年11月16日14时55分,普洱集中修工区值班人员梁福君接到通知。

“列车行驶途中旅客手机接收不到信号,会给旅客出行造成很大的不便,我们必须结合今晚的天窗计划,把这个故障处理好。”工长刘东涛说道。

中老铁路通信网络秉承了“能共享不新建”的原则,全线180多座铁塔中有20座共享了铁路沿线专网通信塔,公网光缆、漏缆和直放站都在铁路护栏内,日常的故障处理和设备巡检都是集中修工区负责,而高铁线路的作业和维护只能在0时到5时列车停运的“天窗期”进行。

“今晚的天窗作业分成3个小组,第一组负责公网5G小区干扰故障处理,另外两组负责区间线路巡检作业,今晚有雨,大家注意脚下安全。”刘东涛对作业内容进行分工后,大家开始有序地忙碌起来。

0时30分,3个作业小组按照分工,准时到达作业门,“天窗时间从0时30分至3时30分,可以开始作业。”手持终端里传来驻站联络员张明灿的声音。

此时,大雨“哗哗”下个不停。到达作业地点,他们不顾身上的雨水,抓紧时间查找场坪上的公网5G设备问题。

凌晨3时30分,雨势减弱,通信线路巡检和公网告警故障处理结束,他们顺利完成了今晚的天窗作业内容,大伙的衣服也已湿透。

“在列车上看到旅客们开心地看直播刷视频的场面,我心中的使命感愈发强烈。”中老铁路开通一年来,旅客对全程实现追剧、刷抖音无卡顿的“5G速度”给予了充分好评,刘东涛每次开展网络优化时,心里满是自豪感。(孙江荭 向攀 春城晚报供稿 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供图)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世界金属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2021032478号-36   联系邮箱:897 18 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