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滚动 > > 内容页

天天报道:云南红河州聚力打造建水紫陶文旅融合发展新范式

时间:2023-04-19 16:49:12 来源:中国网

建水紫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建水紫陶文旅产业链发展,把建水紫陶文旅产业链作为全州12条重点产业链之一来打造。提出了“两区布局、四轮驱动、三化推进、五融四扶一跨”的紫陶文旅产业链发展思路,大力推动建水紫陶文旅补链、延链、强链。截至2022年底,建水县登记注册的紫陶生产销售企业和个体户达2536户,实现产值50.1亿元,辐射带动从业人员近5万人。


【资料图】

夯实体系支撑 筑牢产业发展根基

红河州不断健全法治体系,颁布实施《建水紫陶产业发展条例》,制定《建水县陶土资源保护管理办法》《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发展奖励办法(试行)》等法规和配套政策,组建建水紫陶园区管委会,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红河州和建水县都将紫陶文旅产业列入重点产业链进行打造,助力紫文旅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

强化人才支撑。以非遗传承基地、大师工作室为载体,推动行业人才培养。目前,培育国家级大师3名、省级大师78名,紫陶类工艺美术专业职称973名,获人社部门认定的技能人才2721名。同时,引进国内外书画艺术、现代雕塑大师,以及宜兴、景德镇等地陶艺大师1000余名,不断扩大“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兴办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的链式效应。

筑牢科技支撑。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组建“上海交通大学—建水紫陶联合研究中心”,完成了紫陶泥料与性能研究,得出了建水紫陶具备控湿功能的结论,开展新材料、新技术研发;建立政校企立体联动、产教研融合发展机制,推动云南大学教研协同创新基地建设,红河学院、红河职业技术学院、云南冶金高级技工学校等高校为紫陶产业输送人才1400余名。

加强金融支撑。积极开发紫陶金融专项信贷产品,降低贷款利率,近两年为紫陶企业发放“紫陶贷”1.56亿元,为企业注入“金融活水”,涌现出崇文同创、铭窑昌泰、小云科技等一批实力企业。

坚持守正创新 发展紫陶多元业态

红河州坚持把建水紫陶作为地方特色文化产业重点打造,不断创新拓展多元紫陶业态,促进紫陶文化产业优化升级、发展壮大。

陶城一体融合建设。围绕“一核三区”(“一核”是以集生态、文化、休闲和旅游于一体的紫陶文化创意园为核心,“三区”包括东部片区、南部片区、西部片区,是紫陶产业配套聚集区)融合发展思路,打造出“中国最美50个特色小镇”——西庄紫陶小镇,紫陶文化创意园、紫陶博物馆、碗窑古村保护项目等业态不断为城市注入文化内涵,贝山陶庄、蚁工坊等艺术空间成为“网红”打卡点,形成“陶在城中、城中有陶”的发展格局。

以陶为业拓展“夜间经济”。放大紫陶文化带动作用,延长消费时段,将紫陶展示销售、手工体验等业态融入景区,打造“白+黑”旅游模式,促进夜游经济日渐升温,推动紫陶街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并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紫陶里汉唐文化街上榜“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第一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跨界联动促进链条延伸。坚持“艺术陶+生活陶”齐头并进,深入探索“紫陶+”的无限可能,拓宽陶茶融合、陶酒融合、陶咖融合、陶旅融合等应用领域,与合肥荣电集团联合研发,推出多款“紫陶+小家电”创新产品;重现传统紫陶技艺的现代表现和非遗承载,积极申报建水紫陶外观专利、发明专利、新型材料专利等,推动紫陶元素伴手礼、医养产品开发,推动形成“紫陶+”跨界联动效应,实现从“一片陶”到一条产业链的转型,全面擦亮“千年建水紫陶”名片。

强化数字赋能 激活产业发展动力

红河州通过实施“互联网+”发展战略,乘着数字经济发展的“东风”,建水紫陶产业全面加速发展,实现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助力高雅艺术走进寻常百姓家。

数字建设按下“加速键”。通过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XR等技术,构建紫陶产业从原料生产源头到消费者的全流程追溯体系,建水紫陶拥有了“身份证”;积极探索VR数字店铺、AR互动等多元化数字营销手段,实现市场精准营销,丰富消费者体验,助力非遗保护和品牌打造;启动电子发票建水紫陶市场场景应用,相继在“游云南APP”、阿里拍卖等平台发售云南首款紫陶文旅数字藏品“兽耳方尊”、残帖高瞻壶等,持续推动建水紫陶版权数字化进程,为产业转型升级插上腾飞的翅膀。

电商培育打造“新高地”。建立健全电子商务平台,加快布局建水紫陶数字经济,近年来,建成建水紫陶电商创业孵化基地和选品中心,累计开展主播培训1500余人次,培育建水紫陶电商300余户,实现单个账号月销售额70万元,电商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杜浩楠/文 方瑞/图)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世界金属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2021032478号-36   联系邮箱:897 18 09@qq.com